五代 越窯秘色青瓷洗 文物圖檔編號: k1b014979n000000000pab 朝代:五代十國 類別:陶瓷器 典藏尺寸:高10.3、口徑30.7公分 功能:水器 質材:礦物;陶瓷 收藏地點:臺北故宮博物院
秘色灰色胎骨口緣外翻成一道折沿,斜弧壁深腹,平底,外底中心微微向內凹陷。底緣燒造留下的墊痕,清晰可見。通體施青釉,釉色灰青,釉層薄而均勻,外壁局部出現(xiàn)淡色漬點?!该厣啻上础箍诰壨夥梢坏勒垩?,斜弧壁深腹,平底,外底中心微微向內凹陷,底緣燒造留下的墊痕,清晰可見,于周邊無釉處,露出灰色的胎骨。通體施青釉,釉色灰青,釉層薄而均勻,外壁局部出現(xiàn)淡色漬點。整件作品的形制與釉質,和浙江臨安板橋五代墓,以及河南后梁開平三年(九○九年)高繼蟾墓出土的青瓷十分接近,均是延續(xù)晚唐法門寺同式秘瓷碗的作品,惟碗身于五代時逐步加高成缽形。越窯為著名的青瓷窯廠,自東漢燒瓷以來到唐、五代達到鼎盛。燒瓷地點集中于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帶,因上林湖舊屬越州,故名之為越窯。越窯青瓷的釉色備受唐代詩人的稱許,其有如山巒般翠綠的顏色,又稱之為「秘色」。一九八七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一批青瓷,其中十三件作品在隨葬的供物帳上,記載成「瓷秘色」,透過供物及出土瓷器的對照,所謂秘色瓷的樣貌方正式揭曉。五代錢氏王國曾將越窯秘色瓷當作貢品,上貢唐、宋。雖然目前遺留的窯址,依然無法證實秘色瓷官窯的存在。然而從五代貴族墓葬的隨葬青瓷,已可約略重建當時官方用瓷的面貌。院藏越窯「秘色青瓷洗」,釉質細致溫潤,器形端整大方,又與五代大臣墓出土青瓷洗相似,因此可視為五代上層階級使用的佳器。這件青瓷洗口緣外翻成一道折沿,斜弧壁深腹,平底,外底中心微微向內凹陷,底緣燒造留下的墊痕,清晰可見,墊痕周邊無釉處,露出灰色的胎骨。通體施罩青釉,釉色灰青,釉層薄而均勻,外壁局部出現(xiàn)淡色漬點。民國初年在諸多考古證據(jù)未發(fā)現(xiàn)前,此件作品被清室善后委員會負責點查的專家人員認為是汝窯作品,故在器內墨書寫上「汝窯撇口果洗一件」,從中或可略窺當年與今人陶瓷鑒賞觀念之差異。院藏本件越窯「秘色青瓷洗」,釉質細致溫潤,器形端整大方與五代墓葬出土青瓷洗相似,因此或可視為是五代上層階級使用的佳器。
下載的圖片為jpg格式無水印超高清大圖三張,均約6104x4582像素。
|